拼音:ní jīng
注音:ㄋ一ˊ ㄐ一ㄥ
结构:霓(上下结构)旌(左右结构)
解释
⒈ 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
引《楚辞·刘向<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王逸注:“扬赤霓以为旌。”
前蜀韦庄《喜迁莺》词:“香满衣,云满路,鸞凤绕身飞舞。霓旌絳节一羣羣,引见玉华君。”
宋钱易《南部新书》癸:“高駢在淮南,有贄歌者,末章云:五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旌引烟策。”
明夏完淳《观涛》诗:“海女霓旌乍有无,雷鼓填填屏翳怒。”
⒉ 缀有五色羽毛的旗帜,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引唐杜甫《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陆采《怀香记·假公荐举》:“閶闔欲开,霓旌飘颻乎翠树;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一种仪仗。以五采羽毛装饰的旗帜,因像虹霓,故称为「霓旌」。
字义分解
霓ní(名)大气中有时跟虹同时出现的一种光的现象;彩带排列的顺序和虹相反;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比虹淡。也叫副虹。参看“虹”(hónɡ)。
旌读音:jīng旌jīng(1)(名)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2)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