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 chén
注音:ㄐ一ㄚ ㄔㄣˊ
结构:浃(左右结构)辰(独体结构)
解释
⒈ 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浹辰”。
引《左传·成公九年》:“浹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
杜预注:“浹辰,十二日也。”
三国魏曹植《武帝诔》:“欃枪北扫,举不浹辰。 绍遂奔北, 河朔是宾。”
宋邵雍《和商守宋郎中早梅》:“山南也似岭南温,腊月梅开已浹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毉师投药,下恶物如泥,浹辰而愈。”
章炳麟《瑞安孙先生伤辞》:“呜呼!不浹辰乎,先生遂捐馆舍。”
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子至亥十二日为「浃辰」。所以借指十二天。
字义分解
湿透: 汗流~背。
辰读音:chén辰chén(1)(名)(2)地支的第五位。参看〔干支〕。(3)日、月、星的统称:星~。(4)古代把一昼夜分作十二辰:时~。(5)时光;日子:诞~。(6)指辰州(旧府名;府治在今湖南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