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僧


拼音:dìng sēng

注音:ㄉ一ㄥˋ ㄙㄥ

结构:定(上下结构)僧(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坐禅入定的和尚。

引证解释:

⒈ 坐禅入定的和尚。

引唐刘得仁《宿僧院》诗:“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定僧》:“有一定僧在山谷中, 汉军执之。”
元郑元祐《渡江》诗:“云叶暗吹神女珮,浪花应溼定僧衣。”
明高启《为因师题松梢飞瀑图》诗:“定僧寂无听,任洒袈裟湿。”
清吴伟业《赋得西隐寺古松》诗:“寒生高士骨,瘦入定僧容。”

网络解释:

定僧

《定僧》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描写了诗人在人生不如意时的泰然处之,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字义分解


读音:dìng

定dìng(1)基本义:(形)平静、稳定:心神不~。(2)(动)决定;使确定:~计划。(3)(动)约定:~单。(4)(形)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下来。(5)(形)规定的:~规。(6)(副)必定;一定:~去。

读音:sēng

僧sēng(名)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