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


拼音:nà jiàn

注音:ㄋㄚˋ ㄐ一ㄢˋ

结构:纳(左右结构)谏(左右结构)

造句

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

贪包括贪得无厌,好大喜功,骄奢淫佚;愎包括刚愎自用,不纳谏言,独断专行。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纳谏如流,使得唐朝国运蒸蒸日上,唐太宗更是成为一代有为之君。

虚心纳谏与善于进言是谏铮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历朝历代、朝野上下都对之讨论得极为热烈。

结合考情准确估分,头脑清醒切勿迟钝;院校考量多方纳谏,结合自身考虑全面;兴趣擅长综合考虑,专业选择加倍慎重!待到九月金榜题名,祝君成功前程似锦!

“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末节耳”。

陛下能纳谏如流,实在是我大秦的福气!

虽然朕自以为自己一向很是大度,纳谏如流,但有时的确也会很专断,放纵自己的性子。

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

作为皇帝,李嗣源善于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广泛纳谏。

解释


词语解释:

(书)(动)接受规劝:自古~昌,拒hAo86.谏亡。

引证解释:

⒈ 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引《国语·晋语八》:“纳諫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
唐陆贽《贞元九年大赦制》:“纳諫如响,任贤勿疑。”
金王若虚《臣事实辨》:“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諫为圣。”
《前汉书平话》卷中:“任用贤士,纳諫如流。”
《清史稿·高宗纪》:“锦县生员金从善,以上言建储立后,纳諫施德,忤旨,论斩。”

⒉ 向君主进谏。

引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及王之徵也, 吉遂又数纳諫,王不能用,遂至於废。”

国语词典:

接受规劝、谏言。

网络解释:

纳谏

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丹·钱帕著《纳谏》,为领导和董事会提供建议:CEO的更替、持续有效的经营改进和文化变革,以及企业高层如何执行新的战略。

字义分解


读音:nà

纳nà(1)(动)收进来;放进来:出~|闭门不~。(2)(动)接受:~降|采~。(3)(动)享受:~凉。(4)(动)放进去:~入正轨。(5)(动)交付(捐税、公粮等):~税|交~公粮。纳nà(动)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鞋底。

读音:jiàn

谏jiàn(动)旧时称规劝君主、尊长;使之改正错误:从~如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