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ěn cí
注音:ㄕㄣˇ ㄘˊ
结构:沈(左右结构)祠(左右结构)
解释
古时祭水神[.好工具]之礼仪。因祭时须沉牲畜、珪璧等,故名。
⒈ 古时祭水神之礼仪。因祭时须沉牲畜、珪璧等,故名。
引《史记·孝武本纪》:“﹝天子﹞还至瓠子,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沉祠而去。”
《后汉书·祭祀志上》“三月,上幸鲁” 李贤注引《汉祀令》:“天子行有所之,出河,沉用白马、珪璧各一,衣以繒緹五尺。祠用脯二束,酒六升,盐一升。涉渭、灞、涇、雒佗名水如此者,沉珪璧各一。律:在所给祠具,及行,沉祠佗川水。”
《宋史·礼志五》:“太平兴国八年, 河决滑州,遣枢密直学士张齐贤诣白马津,以一太牢沉祠加璧。自是,凡河决溢、修塞皆致祭。”
字义分解
1. 通“瀋”。汁:“为榆沈”。
2. “瀋”的简化字。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简称。
3. 姓。
祠读音:cí祠cí见〔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