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蚿


拼音:mǎ xián

注音:ㄇㄚˇ ㄒ一ㄢˊ

结构:马(独体结构)蚿(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即马陆。

引证解释:

⒈ 即马陆。参见“马陆”。

引《孔子家语·六本》:“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贤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穷。马蚿斩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辅之者众。”
晋张华《博物志》卷二:“百足一名马蚿。中断成两段,各行而去。”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飱饭》:“清明节前二日夜鸡鸣时,炊黍熟,取釜汤遍洗井口瓮边地,则无马蚿,百虫不近井瓮矣。”
清李元《蠕范·物食》:“鸡醉马蚿,鳩醉桑椹。”

网络解释:

马蚿

即马陆。《孔子家语·六本》:“ 晏子 之言,君子哉!依贤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穷。马蚿斩足而复行,何也?以其辅之者众。”

字义分解


读音:mǎ

马mǎ(1)基本义:(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2)(形)大:~蜂|~勺。(3)(Mǎ)姓。

读音:xián

古书上的虫名。即马陆。一种节肢动物。像蜈蚣,较小,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