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g suì
注音:ㄈㄥ ㄙㄨㄟˋ
结构:烽(左右结构)燧(左右结构)
造句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万籁无声》作者烽燧火浴已经更新了最新章节第二十九章。
第二部对汉代居延地区候望系统的运作方式进行研究,由侦察与巡逻、烽火传递与烽燧自身的防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长城、关楼、垛堞、烽燧,都是历史的产物,漫步在关城中,只觉得时光、岁月、历史,从那厚重古拙的城砖缝隙里丝丝地流淌着。
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
一日,李陵举目南望,远处祁连雪山皑皑生辉,近处烽燧岿然耸立,想到征战匈奴的赫赫功绩,不禁豪情顿生,萌发了勒石记功的念头。
积薪和苇苣均是烽燧所用燃料,用以点火或举烟传递报警信号。
王者轩辕兽、圣灵烽燧鸟,绝兽之图腾!
烽燧上,战地只剩残阳。断刃旁,岁月悄然流淌。唯独他,容颜清冷风云不动。沧海遗墨。
敦煌的古烽燧遗迹,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解释
烽燧fēngsuì
(1) 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好工具]举火叫“燧”
例修烽燧。——《后汉书·光武帝下》英beacon fire;signal fire⒈ 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引《墨子·号令》:“与城上烽燧相望。”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修塞障,飭烽燧,屯戍以备之。”
《明史·王翱传》:“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
清昭槤《啸亭杂录·乌提督》:“各堞丘熢燧,造火器及击木礌石等具,严察奸谍。”
⒉ 指战乱。
引元周昂《晚望》诗:“音书云去北,烽燧客愁西。”
清冯桂芬《费树臣饮马长城小影序》:“﹝洎庚申之难﹞侧身波涛烽燧之中。”
郭沫若《骆驼集·访日杂咏六》:“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铀鈈井灶空。”
敌人来犯,燃火示警,夜间举火为烽,白天燔烟为燧。
字义分解
烽fēng(名)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有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守卫的人就点火相告。
燧读音:suì燧suì(1)(名)本义:古代取火的器具。(2)(名)古代报警的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