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òu dào
注音:ㄎㄡˋ ㄉㄠˋ
结构:寇(上下结构)盗(上下结构)
解释
盗贼。
侵扰[.好工具]劫掠。
⒈ 盗贼。
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
清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
瞿秋白《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
⒉ 侵扰劫掠。
引《史记·大宛列传》:“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汉使,终莫得通。”
《后汉书·班超传》:“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城门昼闭。”
清顾炎武《日知录·选补》:“兴元元年,改吏部侍郎往洪州知选事,时京师寇盗之后,天下旱蝗,穀价翔贵。”
字义分解
寇kòu(1)(名)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海~|外~。(2)(动)敌人来侵略:入~。(3)(Kòu)姓。
盗读音:dào盗dào(1)(动)偷、偷窃:~取。(2)(名)抢劫财物的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