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n zi
词性:名词
注音:ㄢ ㄗˇ
结构:鞍(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
造句
火焰赤即刻备好,银色的马鞍子,加上闪光的银镫子,朴素而简单显得十分漂亮。
两边房屋多是木石结构的平房,房盖两侧向上隆起,高出六七十厘米,形状酷似马鞍子。
在搬迁后的新村广场东南角,村民按照原来居住形式,建起了一座不大的忆乡院,里面陈列着过去家里常用的磨盘、鞍子、木钻、铡刀、面升子、三角犁。
他给马套上鞍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
抓住马的鬼子,牵着马到处找鞍子鞍垫子和马镫。
乔胆子小,骑术又拙,骑在鞍子上老不象样。
一个伪警察下马,用绳子套在我的脖子上,拴到了马鞍子上。
他给马套上鞍子,骑上马全速奔去。
记者了解到,张先生与妻子都是登山爱好者,已经有多年的登山经验,经常自己或与朋友一起攀援崂山马鞍子水库附近的山头。
我家隔壁以前是做拉车挽具和马鞍子的,慢慢这个行业就被淘汰了。
解释
鞍子ānzi
(1) 放在牲畜(如马、骡)背上以便人乘坐(好工具.)或驮运物品的器具,用皮革包木制成
英saddle⒈ 鞍具。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乘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制成。
引《水浒传》第五十回:“这骑马号乌騅马,鞴上鞍子,扣了三条肚带。”
《儒林外史》第二回:“夏总甲坐在上席,先吩咐和尚道:‘和尚,把我的驴牵在后园槽上,卸了鞍子,将些草喂的饱饱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马夫们立刻搬出来镶着银饰的白鞍子,白色的锦缎垫褥,配着闪光的白铜镫子。”
置于牲口背上供人乘坐的器具。
字义分解
鞍ān(名)鞍子:马~。
子读音:zǐ子zǐ(1)(名)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女|~孙|~婚|~侄|父~|独生~。(2)(名)人的通称:男~|女~。(3)(名)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夫~|诸~百家。(4)(名)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类:~部|~书|经、史、~、集。(5)(代)古代指第二人称你:以~之矛;攻~之盾。(6)(名)(~儿)种子:瓜~儿|~实。(7)(名)(~儿)卵:鱼~|鸡~儿。(8)(形)幼小的;小的;嫩的:~猪|~城|~姜。(9)(动)(~儿)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粒状物:枪~儿|棋~儿。(10)(名)(~儿)铜子儿;铜元:大~儿|小~儿|一个~儿。(11)(量)(~儿)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一~儿线|一~儿挂面。(12)姓。子zǐ(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子zǐ(名)地支的第一位。参看〔干支〕。子zi(1)名词后缀。加在名词性词素后:帽~|旗~|桌~|命根~。b)加在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素后:矮~|垫~|扣~|胖~|折~|坠~。(2)个别量词后缀:一下~|一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