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帽


拼音:xí mào

注音:ㄒ一ˊ ㄇㄠˋ

结构:席(半包围结构)帽(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好工具.)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引证解释:

⒈ 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引晋崔豹《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饰……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繒,乃名席帽。”
唐皇甫氏《京都儒士》:“遂於壁下寻,但见席帽,半破在地。”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盖国初犹袭唐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
清钱谦益《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青袍奉母谁知子?席帽趋时自有人。”

国语词典:

用藤草编织成的帽子。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唐、宋时,尚未显贵的读书人都戴这种帽子。

网络解释:

席帽

席帽,是汉语词语,拼音xí mào,古代的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字义分解


读音:xí

(1)(名)用苇篾、竹篾、草等编成的片状的东西;用来铺炕、床、地或搭棚子等:~子|竹~|凉~。(2)(名)席位:联~|专~|列~。(3)(名)特指议会中的席位;表示当选的人数:议~|首~。(4)(名)成桌的饭菜:酒~|宴~|筵~|坐~。(5)(量)表示一定的量:一~话。(6)姓。

读音:mào

帽mào(1)(名)帽子:呢~|箬~|草~。(2)(名)(~儿)罩或套在器物上头;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笔~儿|螺丝~儿|笼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