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灰


拼音:chí huī

注音:ㄔˊ ㄏㄨㄟ

结构:池(左右结构)灰(半包围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三辅黄图.池沼》:"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东方朔曰:'西域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余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引《三辅黄图·池沼》:“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东方朔曰:‘ 西域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餘灰也。’”
唐章孝标《次韵和光禄钱卿》之一:“废兴今古事,何必叹池灰。”

网络解释:

池灰

池灰,典故名,典出《搜神记》卷十三。昆明池的黑灰是“劫烧之余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字义分解


读音:chí

池chí(1)(名)护城河。(2)(名)池塘:游泳~。(3)(名)旁边高中间洼的地方:花~。(4)(名)池子。(5)(名)姓。

读音:huī

灰huī(1)(名)物质经过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东西(基本义):炉~|草~|骨~|烟~|油~。(2)(名)尘土;某些粉末状的东西:~尘|~土|炮~。(3)(名)特指石灰。(4)(名)像木柴灰的颜色;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色|青~。(5)(形)消沉;失望:心~意懒|心如死~|~心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