掾史


拼音:yuàn shǐ

注音:ㄩㄢˋ ㄕˇ

结构:掾(左右结构)史(独体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好工具]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汉以后中央及各州县皆置掾史,分曹治事。多由长官自行辟举。 唐宋以后,掾史之名渐移于胥吏。

引《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掾史属二十四人。”
《西京杂记》卷二:“买臣至郡,引﹝钱勃﹞为上客,寻迁为掾史。”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应元(阎应元 )起掾史,官京仓大使。”

网络解释:

掾史

各县掾史则多在百石以下。后辛亥革命时,浙江都督府在都督府及所属各局(后改处),设掾史,办理会计庶务。民国元年(1912)所定《浙江省地方官制》在各县亦设掾史,地位在科员之下。

字义分解


读音:yuàn

掾yuàn(名)〈书〉古代官署属员的统称。

读音:shǐ

史shǐ(1)(名)历史:~学。(2)(名)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