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


拼音:fú chá

注音:ㄈㄨˊ ㄔㄚˊ

结构:浮(左右结构)槎(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1.槎﹐同"查"。[.好工具]木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2.槎﹐同"查"。木筏。指木船。

引证解释:

⒈ 槎,同“查”。木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引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阻隔着黄河雪浪,那怕他天汉浮槎。”

⒉ 槎,同“查”。木筏。指木船。

引唐韦应物《龙潭》诗:“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明徐复祚《投梭记·鬻女》:“因逃兵火泛浮槎。”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的回忆·序诗》:“东亚风云大陆沉,浮槎东渡起雄心。”

国语词典:

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网络解释:

浮槎 (骆宾王诗作)

游目川上,睹一浮槎。泛泛然若木偶之乘流,迷不知其所适也。观其根柢盘屈,枝干扶疏。大则有栋梁舟楫之材,小则有轮辕榱桷之用。

浮槎 (汉语词汇)

浮槎(fúchá),汉语词语,一般作名词用,指古代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在多部古籍中都有记述。唐代骆宾王作有《浮槎》诗。

字义分解


读音:fú

浮fú(1)(动)基本义: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4)(形)可移动的:~财。(5)(形)暂时的:~记|~支。(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读音:chá

槎chá(1)(名)〈文〉竹木编成的筏子。 (2)(名)同“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