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赦


拼音:dà shè

词性:动词

注音:ㄉㄚˋ ㄕㄜˋ

结构:大(独体结构)赦(左右结构)

造句

冬十月乙巳,皇太子加元服,大赦天下,文武五品己上子孙为父祖后者加勋官一级,大酺三日。

赦免制度被称为“恩赦”制度,包括大赦、特赦、减刑、恢复权利等多种形式。

而另一面,帝蚩国君赵龙宇龙心大悦,大赦天下,封侯拜相,一时间繁华不可同年而语矣。

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幻想一次大赦第二天便能“河海清宴”,本质也是一种躁进主义。

李春如蒙大赦,慌里慌张爬了起来,不顾方向的逃跑了。

这些人即非得益于彻底的大赦,也不是因为此计划的初衷。

废李贤的第二天,英王哲被立为皇太子,改调露二年为永隆元年,显示出天后的空前自信,同时宣布大赦天下。

王丰,拟旨大赦天下,赋税减免十年!同时,传旨九王,三天之内凡是负罪归降朕者,或可从轻发落,否则一概以弑君篡国之罪论处,并夷其九族!

一众小混混听了这话如临大赦,连滚带爬正欲落荒而逃,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冷飕飕的喝止“等等!”。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汴京城内歌舞升平,狂欢多日。

解释


词语解释:

大赦dàshè

(1) 由国家政权或国家元首发布命令对所有罪犯免刑或减刑的措施

(好工具.)英amnesty general;pardon

引证解释:

⒈ 对全国已判罪犯普遍赦免或减刑。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
《南史·宋纪上》:“礼毕,备法驾,幸建康宫,临太极前殿,大赦,改元。”
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十九日》:“七时得到通知,以为当晚可以起飞了,如获大赦。”

国语词典:

国家遇有特别情况时,由元首发布命令,赦免若干罪犯,或予以减刑。

词语翻译

英语amnesty, general pardon德语Amnestie (S, Sprachw)​法语amnistie

网络解释:

大赦

大赦是汉语词语,拼音dà shè,是赦免的一种,它是指国家元首或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于某一时期内的不特定犯罪分子免予追诉或免除其刑罚执行的制度。大赦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凡在某一时期内犯一定之罪的所有罪犯,都可适用,而不以特定的人为限。大赦的赦免效力也较特赦大,它不仅免除刑罚的执行,而且使犯罪也归于消灭,即不但能赦其刑,还赦其罪。经过大赦之人,其刑事责任完全归于消灭。尚未追诉的,不再追诉;已经追诉的,撤销追诉;已受罪、刑宣告的,宣告归于无效。因此,凡蒙大赦之人,被赦免之罪不能作为刑事前科和累犯的理由。

字义分解


读音:dà,dài[ dà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读音:shè

赦shè(动)赦免: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