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èn dìng
词性:动词
注音:ㄓㄣˋ ㄉ一ㄥˋ
结构:镇(左右结构)定(上下结构)
反义词:激动,发慌,吃惊,慌张,惶恐,惊愕,诧异,恐慌,着急,焦急,震悚,惊悸,颤栗,惊恐,惊慌,骇怕,慌乱,仓皇,焦虑,惊讶,慌忙,惊惶,
造句
她看到领导那种泰然自若行若无事的样子,自己也就镇定下来了。
而对金刚怒目的座山雕和他手下的一大伙土匪,杨子荣镇定自若,侃侃而谈。
辩论会上,小王胸有成竹,谈笑风生,态度显得十分镇定。
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遇事沉着镇定。
经邻居一再安慰,六神无主的阿婆才逐渐镇定下来。
他神情镇定地扑向大火。
通过演习训练,消防员在出现火灾时能镇定自若,及时排除各种险情。
敌人已包围上来,他却镇定如常,行若无事,从而稳定了军心。
面对金刚怒目的日本鬼子,他镇定自若。
遇事要镇定,不要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解释
镇定zhèndìng
(1) 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例保持镇定英settle; calm;posed⒈ 安定,稳定。
引《国语·晋语七》:“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
韦昭注:“镇,安也。言智思能安定也。”
唐元稹《赠裴行立左散骑常侍制》:“而况於镇定远荒,经略逋寇,毗倚方切,忽焉薨殂,不有追崇,曷彰悯悼?”
茅盾《子夜》五:“近来这样的事太多了,报纸载不胜载,并且为了镇定人心计,也只好少载。”
⒉ 遇事沉着,不慌乱。
引《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赵武有文德…… 祁午临事镇定,臣父匄能识大体,皆一时之选。”
清刘大櫆《乡饮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而解其纷。”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二节:“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⒊ 镇压;平定。
引《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
邓慕韩《书丁未防城革命军事》:“又电广西提督丁槐,拨衡军二营, 绥远军一营,前往镇定。”
使安定、平静。
如:「出了这么多状况,他还是非常镇定,按部就班,照原定计划进行。」
字义分解
镇zhèn(1)(动)压;抑制:~纸|~痛。(2)(动)安定。(3)(动)用武力维持安定:~守|坐~。(4)(名)镇守的地方。(5)(名)行政区划单位;一般由县一级领导。(6)(名)较大的市集。(7)(动)把食物、饮料等同冰块放在一起或放在冷水里使凉:冰~汽水。(8)(Zhèn)姓。镇zhèn(1)〈书〉(2)(副)时常:十年~相随。(3)(形)表示整个的一段时间:~日(整天)。
定读音:dìng定dìng(1)基本义:(形)平静、稳定:心神不~。(2)(动)决定;使确定:~计划。(3)(动)约定:~单。(4)(形)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下来。(5)(形)规定的:~规。(6)(副)必定;一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