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卯


拼音:bǐ mǎo

注音:ㄅ一ˇ ㄇㄠˇ

结构:比(左右结构)卯(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旧时地方官府征收钱粮或缉拿罪犯,限期.追比,称为“比卯”。卯,期限。亦指应付官府的追比。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地方官府征收钱粮或缉拿罪犯,限期追比,称为“比卯”。卯,期限。亦指应付官府的追比。

引《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或有説官司连累,急急去救父母的;或有説钱粮拖欠,即刻去比卯救家属的。”

国语词典:

旧时差役在定期内拘捕人犯。卯,官府差役于卯时依所登录名册点名,登录的名册即称为「卯簿」。比卯指百姓如有欠钱粮或缉捕盗贼时,便按卯簿派遣差役限期催缴或捉拿,如果限期内无法收缴或捉拿到案,便要拘衙受刑。《豆棚闲话.第三则》:「或有说钱粮拖欠,即刻去比卯救家属的。」也作「批较」。

网络解释:

比卯

比卯,是汉语词汇,旧时地方官府征收钱粮或缉拿罪犯,限期追比,称为“比卯”。

字义分解


读音:bǐ

比bǐ(1)(动)比较;较量:~武|~干劲。(2)(动)能够相比:坚~金石。(3)(动)比画:连说带~。(4)(动)对着;向着:民兵用枪~着特务。(5)(动)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6)(动)比方;比喻:把帝国主义~作纸老虎。(7)(动)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约为一与四之~。(8)(动)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9)(介)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他~我强。(10)(旧读bì)〈书〉(动)紧靠;挨着:~肩|鳞次栉~。(11)(旧读bì)〈书〉(动)依附;勾结:朋~为奸。(12)(旧读bì)〈书〉(副)近来:~来。

读音:mǎo

卯mǎo(名)地支的第四位。参看〔干支〕。卯mǎo(名)卯眼。某些器物的零件或部件利用凹凸方式相连接的地方的凹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