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ì jiā zhī pǐ
词性:成语
注音:ㄕˋ ㄐ一ㄚ ㄓ ㄆ一ˇ
造句
是嗜痂之癖,逐臭之夫!杨修再世所谓“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但在笔者看来,这种细读史书的动机和结果,都难逃“嗜痂之癖”的嫌疑。
一般牛人都有点另类,甚至嗜痂之癖。
患者认为易性病是与生俱来的痼疾,是刻骨铭心的追求、无法克制的欲望、难与人言的“嗜痂之癖”,不变性还不如死。
我想,除了个别嗜痂之癖者,恐怕世界上不会有人愿意吃到它。
因为健康、自然是一个基本准则,有损于健康、自然,即使有人格外喜好,却不易成为普遍准则,“嗜痂之癖”,无外于此。
他有一个奇怪的嗜痂之癖,不倦地剌探同事们的隐私,搜集他们心中点滴的龌龊,偶然的卑鄙,一旦得手,他就乐不可支。
中国网民的嗜痂之癖表现得无以复加。
有嗜痂之癖者,贸此以去,如偕笠翁以归。
解释
喜食疮痂的嗜好。语本《南史.卷一五.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后用以形容人的嗜好奇特。《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也称为「嗜痂成癖」。
嗜:喜爱;痂:疮口结的硬壳;癖:积久的嗜好。原指爱吃疮痂的癖性。后形容怪癖的嗜好。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罗刹海市》:“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但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嗜痂之癖”。(鲁迅《热风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嗜痂成癖
嗜痂之癖偏正式;作宾语;形容怪癖的嗜好。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嗜shì(动)喜爱;爱好。
痂读音:jiā痂jiā(名)伤口或疮口表面血液淋巴液等凝结成的东西:疮~。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癖读音:pǐ癖pǐ(名)癖好;嗜好:~性|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