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之悲


拼音:shǔ lí zhī bēi

词性:成语

注音:ㄕㄨˇ ㄌ一ˊ ㄓ ㄅㄟ

造句

玉虚一愣,随即深吸一口气,将方才的黍离之悲渐渐敛去,道“少侠果然快人快语。

令人抚掌叹赏的是,细玩文意,文章还紧扣了《绿色生活》的命题,言内言外,多少扑闪出家国之念、黍离之悲、绿色之想和归隐之思,殊为难得。

大散关已在眼前,逶迤磅礴,秋风依然,消失了的是鼓角争鸣,倾颓了的是黍离之悲。

只是万万没想到当初那娇柔女子今日也是个人物了,早知道当初便该将你一齐送入轮回之路,早日超度,也可免受黍离之悲,叛情之痛。

张炎、王沂孙等人抒发的是宋社既屋的亡国之痛、遗民故老的黍离之悲,这种情感很难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之上。

他们的字里行间和浅吟低唱,多含故园之思,黍离之悲。

麦秀之感、黍离之悲,撕心裂肺,却难以言传。

他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什么是黍离之悲。

徘徊在半边街上,缕缕黍离之悲紧锁眉头。

“上面还有俄罗斯表演歌舞,真有点黍离之悲的感觉。

解释


词语解释:

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出自《诗经》。

成语解释

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

宋·姜夔《扬州慢·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禾黍之悲、禾黍之伤

黍离之悲作宾语;用于感伤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读音:shǔ

黍shǔ(1)(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粘;可酿酒。(2)(名)蜀黍;高梁。(3)(名)玉蜀黍;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玉米”、“棒子”或“包谷”;叶长而大;子实可做食粮。

读音:lí

离lí(1)(动)分离:~别|悲欢~合。(2)(动)表示时间、空间或者事物之间的距离:这里~车站很近|~国庆节只有十天了。(3)(动)缺少:发展工业~不了钢铁。(4)(动)(Lí)姓。离lí(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bēi

悲bēi(1)(形)悲伤:~哀|~鸣|~叹|~喜。(2)(形)怜悯: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