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拼音:běi jīng dà xué

词性:名词

注音:ㄅㄟˇ ㄐ一ㄥ ㄉㄚˋ ㄒㄩㄝˊ

造句

考上北京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事。

考进北京大学的大多都是百炼成钢,刻苦学习的人。

十月十九日,北京大学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仪式。

他不顾一切地勤奋学习,像中了魔似的焚膏继晷,终于考入北京大学。

王方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心潮起伏,如翻江倒海一般。

当接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姐姐今年参加高考成绩优异,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他征求了老师的意见后,决定报考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招生一向很严,向来是宁缺毋滥。

姐姐终于考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

解释


词语解释:

中国的文理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
年,当时称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
年改现名。设有数学、物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法律等系和经济学院、研究生院以及多个科学中心。

国语词典:

位于北平的国立大学。民国元年就原有的京师大学堂改称,后因农、医、工、法等各学院独立为大学后,北京大学遂成为文理科的综合大学。是当代思想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一所大学。

网络解释: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严复为首任校长。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把北大办成全国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大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北大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重要成员。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许多学者专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创造了大批重大科学成果,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字义分解


读音:běi

[ běi ]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读音:jīng

京jīng(1)(名)首都:~城|~师。(2)(名)指我国首都北京:~剧。(3)(名)(Jīnɡ)姓。

读音:dà,dài[ dà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读音:xué

学xué(1)(动)学习:~书法。(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4)(名)指学科:化~|数~|新~。(5)(名)学校: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