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与京


拼音:mò zhī yǔ jīng

词性:成语

注音:ㄇㄛˋ ㄓ ㄩˇ ㄐ一ㄥ

解释


词语解释:

大得无法hAo86.相比。

引证解释:

⒈ 谓大得无法相比。京,犹大。

引《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孔颖达疏:“莫之与京,谓无与之比大。”
唐白行简《李娃传》:“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莫之与京。”
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彼区区文儒之异传,齗齗经人之异师,皆所谓得支亡干,守隅昧方。伟哉絶业,莫之与京已。”

国语词典:

京,大。莫之与京指没有什么比它更大。形容极大。《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也作「大莫与京」。

成语解释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龚自珍《尚书年谱第一序》:“伟哉绝业,莫之与京已。”

莫之与京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莫之与京

莫之与京,是汉语词汇,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解释为首屈一指,无与伦比。

字义分解


读音:mò,mù[ mò ]

1. 不要:莫哭。

2. 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3. 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

4. 古同“漠”,广大。

5. 姓。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yǔ,yù,yú[ yǔ ]

1.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2. 给:赠与。与人方便。

3.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读音:jīng

京jīng(1)(名)首都:~城|~师。(2)(名)指我国首都北京:~剧。(3)(名)(Jī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