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ǔ wén nòng fǎ
词性:成语
注音:ㄨˇ ㄨㄣˊ ㄋㄨㄥˋ ㄈㄚˇ
造句
五个人通过舞文弄法,每年敛取不义之财多达二十多万两。
从事文牍拟制、收发和管理的书吏,上下其手,舞文弄法,捞取好处是他们一贯的做法。
假使真糊涂,到不失为糊涂人,但他是知道舞文弄法的。
官员舞文弄法,国家必定无法维持长治久安。
这批贪官污吏舞文弄法,只想从中谋取私利。
在听讼理狱方面,他特别强调“必本所犯之事以为主”,做到“求实”,而不“饰实”,严防狱吏舞文弄法,离开事实去严讯旁求,造成冤滥。
执法人员若舞文弄法,便宜行事,则司法正义将荡然无存。
看不惯政府官员舞文弄法,积弊丛生,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抗议。
任用大官,如果追究他细小的过错,那么,刀笔之吏就会顺着皇帝的旨意推波助澜、舞文弄法,致使大官冤屈成罪。
,严防狱吏舞文弄法,离开事实去严讯旁求,造成冤滥。
解释
亦作“舞文(.好工具)玩法”。
⒈ 亦作“舞文玩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
引《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於赂遗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君臣鉴戒》:“刀笔之吏,顺旨承风,舞文弄法,曲成其罪。”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想这为吏的扭曲作直,舞文弄法,只这一管笔上,送了多少人也呵。”
清张际亮《答黄树斋鸿胪书》:“今之外吏……舞文玩法以欺朝廷之耳目,虽痛哭流涕言之,不能尽其情状。”
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假使真只胡涂,倒还不失为胡涂人,但他是知道舞文玩法的。”
亦省作“舞文”。 《旧唐书·代宗纪》:“苛吏舞文,寃人致辟。”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奸胥舞文,酷吏锻罪。”
玩弄文字游戏,扰乱法纪条文。《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北齐书.卷六.孝昭帝纪》:「又以廷尉、中臣,执法所在,绳违按罪,不得舞文弄法。」也作「弄法舞文」。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
我想这为吏的扭曲作直,舞文弄法,只这一管笔上,送了多少人也呵。(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
舞文玩法
舞文弄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文读音:wén文wén(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形)柔和;不猛烈:~雅|~火。(8)(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9)(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名)关于读书人的:~人。(量)一~不值。姓。
弄读音:nòng,lòng[ nòng ]1. 玩耍,把玩:摆弄。玩弄。弄臣(帝王所亲近狎昵的臣子)。弄潮儿。戏弄。弄瓦(“瓦”是原始的纺锤,古代把它给女孩子玩,意为生女儿)。弄璋(“璋”是一种玉器,古代把它给男孩子玩。意为生儿子)。
2. 做,干:弄假成真。弄明白。
3. 设法取得:弄点钱花。
4. 搅扰:这事弄得人心惶惶。
5. 耍,炫耀:搔首弄姿。
6. 不正当地使用:弄权。弄手段。捉弄。
7. 奏乐或乐曲的一段、一章:弄琴。梅花三弄。
8. 古代百戏乐舞中指扮演角色或表演节目。
法读音:fǎ法fǎ(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2)(名)方法、方式:写~。(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5)姓。(6)(动)效法:~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