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之谤


拼音:yì yǐ zhī bàng

词性:成语

注音:一ˋ 一ˇ ㄓ ㄅㄤˋ

解释


词语解释:

比喻被人诬蔑,蒙[.好工具]受冤屈。

引证解释:

⒈ 《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慾,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 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

引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譖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后因称蒙冤被谤为“薏苡之谤”或“薏苡明珠”。 《旧唐书·王珪杜正伦等传论》:“正伦以能文被举,以直道见委,参典机密,出入两宫,斯谓得时。然被承乾金带之讥,孰与夫薏苡之谤,士大夫慎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清朱彝尊《酬洪昇》诗:“梧桐夜雨词凄絶,薏苡明珠谤偶然。”

国语词典:

比喻未收贿赂却遭诬谤。参见「薏苡明珠」条。

成语解释

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旧唐书 王珪杜正伦等传论》:“正伦以能文被举,以直道见委,参典机密,出入两宫,斯谓得时。然被承乾金带之讥,孰与夫薏苡之谤,士大夫慎之。”

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好及第恶登科》

薏苡明珠、薏苡蒙谤、薏苡之谗

薏苡之谤作谓语、定语;指蒙受冤屈。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薏苡之谤

薏苡之谤,成语,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汉伏波将军马援从南方运来的薏米在其死后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结果让自己和妻儿等蒙冤。后遂以“薏苡之谤”比喻被人诬谄,蒙受冤屈。

字义分解


读音:yì

薏yì(名)[薏苡](…y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略似高粱;果实椭圆形;坚硬而光滑;种仁白色;叫薏仁米;可以吃;又可入药。

读音:yǐ

见〔薏苡〕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bàng

攻击人,说人坏话: 毁~。 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