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头木偶


拼音:zhàng tóu mù ǒu

词性:成语

注音:ㄓㄤˋ ㄊㄡˊ ㄇㄨˋ ㄡˇ

造句

与湖南杖头木偶不同,铁枝木偶属于“海派”木偶戏。

穿好行头,在龙飞的操纵下,木偶的脸在不断变换着,时而愤怒,时而狰狞,最后在两眼放光和口吐烈火中,杖头木偶的变脸表演告一段落。

现代杖头木偶《神威千重》表演雄浑健硕,吐雾喷火、开弓射箭等绝技让观众对木偶戏刮目相看。

主打演出是杖头木偶绝活《板桥作画》。

“它的视觉效果和表演技巧,在三种木偶形式中是最难的。

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中国木偶戏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类别。

大台宫戏是中国清朝宫廷演出的杖头木偶戏的别称。

木偶历史十分久远,此次展出的木偶藏品囊括了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各类木偶。

图说各地——巨型杖头木偶、“天下第一鼓”……

中国木偶剧团的演员们利用人偶同演、杖头木偶交替出现等艺术形式,让整台演出妙趣横生。

解释


词语解释:

杖头木偶zhàngtóu mù ǒu

(1) 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

英puppet show in which figurines are manipulated by wooden rods

引证解释:

⒈ 木偶戏的一种。演出时,由艺人用木棍操纵表演。远在宋代即已流行,当时称“杖头傀儡”。 北京的托偶戏、 四川的木脑壳戏与广东的托戏,均属此类。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技艺》、 宋周密《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

国语词典:

一种木偶戏。木偶高度约二尺左右,装有三根操纵棍,表演者以棍举起木偶并操纵木偶动作。宋代即已流行,称为「杖头傀儡」。今北平托偶戏、四川的木脑壳戏及广东的托戏等皆是。

成语解释

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他只不过是杖头木偶,得抓住幕后黑手才成

杖头木偶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杖头木偶

杖头木偶是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就杖头木偶的偶型而言,有大中小三种,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

字义分解


读音:zhàng

杖zhàng(1)(名)拐杖、手杖。(2)(名)泛指棍棒:擀面~。

读音:tóu,tou[ tóu ]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读音:mù

木mù(1)(名)树木:伐~|果~。(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4)(名)棺材:棺~|行将就~。(5)(Mù)姓。木mù(1)(形)质朴:~讷。(2)(形)麻木:脚~了。

读音:ǒu[ ǒu ]

1. 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偶像。木偶戏。

2. 双,对,成双成对,与“奇()”相对:偶数。偶语(相对私语)。对偶。无独有偶。

3. 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偶或。偶然。偶合。偶尔。偶感。偶发事件。

4. 指丈夫或妻子:佳偶。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