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ìng sǐ bù qū
词性:成语
注音:ㄋ一ㄥˋ ㄙˇ ㄅㄨˋ ㄑㄨ
反义词:屈打成招,苟且偷生,委曲求全,卑躬屈膝,偷生怕死,贪生怕死,苟延残喘,哀告宾服,屈膝投降,
造句
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宁死不屈。
中华民族有着宁死不屈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光荣传统。
面对敌人的枪口,王若飞昂首挺立,宁死不屈。
革命志士宁死不屈,这无异于向敌人宣告:吾膝如铁,革命意志不是可征服的。
他宁死不屈,痛斥了敌人的罪恶行径。
接受失败,是我们不常听到或看到的一个命题,我们大都接受的是正面的教育,往往教导我们大家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永不言弃坚持到底百折不挠宁死不屈,但我们好多人没想过,勇敢的冷静的理智的去接受失败,有时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他是个宁死不屈的革命战士。
方志敏同志宁死不屈,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
在敌人的法庭上,王若飞威风凛凛,宁死不屈。
老人永生追求真理,宁死不屈。
解释
宁死不屈nìngsǐ-bùqū
(1) 宁愿去死,也不屈从
例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竞燎身于烈焰中英rather die than submit⒈ 宁愿牺牲性命,也不向对方屈服。
引明赵弼《效顰集·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寧死不屈。”
刘白羽《战斗的幸福·于金台》:“﹝于金台﹞真是个宁死不屈的人。”
张书绅《正气歌》:“布鲁诺宁死不屈,于一六〇〇年二月被判处极刑。”
宁愿牺牲生命,也不屈服。用以表示意志坚定。
如:「虽然敌人武力强大,但是全国军民抱著宁死不屈的决心,奋战到底。」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许大马棒转回身,提着枪,恶狠狠地瞅着宁死不屈工作队的同志们。(曲波《林海雪原》二)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为瓦全、不屈不挠、百折不挠、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舍生忘死
苟且偷生、卑躬屈膝、贪生怕死、屈膝投降、委曲求全、屈打成招
宁死不屈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1. 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2. 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
4. 姓。
死读音:sǐ死sǐ(1)本义:生命终止。(2)(形)不顾生命;拼死:~战|~拼。(3)(形)表示达到极点:高兴~了|~顽固。(4)(形)不可调和的:~对头|~对手。(5)(形)不活动、固定:~脑筋|时间定~。(6)(动)不能通过:~胡同|堵~。
不读音:bù[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屈读音:qū屈qū(1)(动)弯曲;使弯曲:~指|~膝。(2)(动)(动)屈服;使屈服:宁死不~|威武不能~。(3)(动)(形)理亏:~心|理~词穷。(4)(动)(形)委屈;冤枉:受~|叫~。(5)(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