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辰虫


拼音:shí èr chén chóng

注音:ㄕˊ ㄦˋ ㄔㄣˊ ㄔㄨㄥˊ

解释


词语解释:

即十二(.好工具)时虫。

引证解释:

⒈ 即十二时虫。

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南中有虫名避役,一曰十二辰虫。状似蛇医,脚长,色青赤,肉鬣。暑月时见於篱壁间,俗云见者多称意事。其首倏忽更变,为十二辰状。”

网络解释:

十二辰虫

即十二时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南中有虫名避役,一曰十二辰虫。状似蛇医,脚长,色青赤,肉鬣。暑月时见於篱壁间,俗云见者多称意事。其首倏忽更变,为十二辰状。”

字义分解


读音:shí

十shí(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èr

二èr(1)(数)数目字:一~。(2)(数)序数;表顺序:第~。(3)(形)次等的:~把刀。(4)(形)两样:不~价。

读音:chén

辰chén(1)(名)(2)地支的第五位。参看〔干支〕。(3)日、月、星的统称:星~。(4)古代把一昼夜分作十二辰:时~。(5)时光;日子:诞~。(6)指辰州(旧府名;府治在今湖南沅陵县)。

读音:chóng

虫chóng(名)(~子、~儿)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