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ì shēn shì wài
词性:成语
注音:ㄓˋ ㄕㄣ ㄕˋ ㄨㄞˋ
反义词: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厕身其间,置身其中,
造句
有些干部对人民的事置身事外。
在会上他不赞一辞,仿佛置身事外。
校长置身事外,不想卷入老师间的纷争。
对班集体有利的事,我们都不能冷眼旁观,置身事外。
这件事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休想置身事外!
他置身事外,不愿卷入这场矛盾斗争中。
在过去的几年到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将经历甚至更快的发展,如果它允许这种不可阻挡的具有创造性破坏的力量而置身事外。
如果不学着置身事外、把眼光放远,你迟早会疯掉。
他像一个聋哑人,永远置身事外,而不把内心的愤怒溢于言表。
小奥同学能置身事外的问题已经没有了,现在问题都变成他自己的了。
解释
置身事外zhìshēn-shìwài
(1) 不参与所发生的事情,似乎所有事物与自身毫不相干
例洞主身为领袖,又安能置身事外?——《镜花缘》英keep out of the business;refuse to be drawn into the matter⒈ 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或推卸责任。
引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晋康帝》:“虽然,胡不若徐庶之置身事外而不与共功名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此刻兄弟已经死了,又没留下一男半女,弟妇将来的事,我做大伯子的,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鲁迅《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悲观的由来,是在置身事外不辨是非,而偏要关心于文坛。”
对事情不理会,不闻不问。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悲观的由来,是在置身事外不辩是非,而偏要关心于文坛,或者竟是自己坐在没落的营盘里。(鲁迅《准风月谈 “中国文坛的悲观”》)
袖手旁观、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置之不理、冷眼旁观、隔岸观火、缩手旁观
责无旁贷、置身其中、事必躬亲、义不容辞
置身事外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置zhì(1)(动)搁;放:~备|~身|置放。(2)(动)设立;布置:~办|设~。(3)(动)购置:添~。
身读音:shēn身shēn(1)(名)身体:~上。(2)(名)指生命:奋不顾~。(3)(名)自己;本身:以~作则。(4)(名)人的品格和修养:修~。(5)(名)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船~。(6)(名)(~儿)(量)用于衣服:做两~儿制服。
事读音:shì事shì(1)基本义:(~儿)(名)事情:(~儿)(名)事情(2)(~儿)(名)事故:出~。(3)(~儿)(名)职业;工作:找~儿。(4)(名)关系或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了。(5)(动)〈书〉侍奉:~父母。(6)(动)从事:大~宣扬。
外读音:wài外wài(1)(名)基本义:外边;外边的:外边;外边的(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3)(名)外国:~币|~钞。(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6)另外。(7)以外:郊~|局~。(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