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扼辙


拼音:táng bì è zhé

词性:成语

注音:ㄊㄤˊ ㄅ一ˋ ㄜˋ ㄓㄜˊ

解释


词语解释:

1.亦作"螗臂扼辙"。 2.犹螳臂当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螗臂扼辙”。犹螳臂当车。参见“螳臂当车”。

引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是知真人之兴,非英雄所覬,况非英雄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螗臂扼辙耳。”

成语解释

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辙:行车的方向。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螳臂当辙、螳臂当车

螳臂扼辙作宾语、定语;指自不量力。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螳臂扼辙

螳臂扼辙的解释是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字义分解


读音:táng

螳táng(名)〔螳螂〕昆虫;简称螳。有的地区叫刀螂。

读音:bì,bei[ bì ]

1.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读音:è

扼è(1)(动)用力掐住;抓住:~死。(2)(动)把守;控制:~守。

读音:zhé

辙zhé(1)(名)本义:车轮压出的痕迹;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车辙(2)(名)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3)(名)杂曲、戏曲、歌词所押的韵:十三~|这段快板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