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


拼音:wǔ yán shī

注音:ㄨˇ 一ㄢˊ ㄕ

结构:五(独体结构)言(独体结构)诗(左右结构)

造句

盐湖区人大主任李治作五言诗报告。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四言诗与五言诗在不同时代的出现,是符合当时汉语词汇发展现状的。

在中国科举史上,唐、宋、辽、金与清代都曾以五言诗作为考试项目之一。

其实说白了,用五言诗来写政府报告式的创新,不过是用一种新八股替代旧八股的无奈之举。

其《恨赋》、《别赋》和五言诗《赤亭渚》、《游黄蘖山》等千古名篇,就是在这人生蹭蹬的岁月中所作。

王粲为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五言诗在西汉不登大雅之堂,乐府机关不收,各种礼仪场合不用,故只在民间流行,也有部分诗人用来进行创新。

那时十分重视学诗作对,要教给学生作五言诗和七言诗及律诗、对对子等,学有关声韵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平仄。

煌孙之芳,幼有令誉,颇善五言诗,宗室推之。

试图对五言诗中的单字动词的位置及该动词位置下诗句的句式结构特点作一解剖,以了解五言诗在动词位置安排上体现形式的匠心与美。

解释


词语解释:

五言诗wǔyánshī

(1) 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特点为每句五个字

英a poem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引证解释:

⒈ 每句皆五字的诗体。形成于汉代,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其类别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排律。

引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絶时人。”
亦省称“五言”。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然五言之兴,谅非夐古。”
唐韩愈《荐士》诗:“五言出汉时, 苏李首更号。”
清冯班《钝吟杂录·论乐府与钱颐仲》:“疑五言诸作,皆可歌也。”

国语词典:

每句五字的诗。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等。

网络解释:

五言诗 (诗歌题材)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属于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字义分解


读音:wǔ

五wǔ(1)(数)四加一后所得。(2)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参看〔工尺〕。

读音:yán

言yán(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读音:shī

诗shī(名)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抄|~词|~风|~集|~句|~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