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拼音:qī jì guāng

注音:ㄑ一 ㄐ一ˋ ㄍㄨㄤ

结构:戚(半包围结构)继(左右结构)光(上下结构)

造句

新军在戚继光领导下,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对百姓秋毫无犯,多次建立战功,战斗力非常强,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胡宜春若是真降,他深知戚继光的军情,无疑可助我破敌;若是诈降,而又不被识破,那时我等将死无噍类矣!请大王务必反复斟酌而行。

戚家军抗倭,反映的是明朝末年我东南沿海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带领下奋力反抗倭寇骚扰入侵的故事。

福建、浙江倭患平息后,戚继光又被调往北方的蓟门,担任京师防卫重任。

高手,助戚继光一举敉平了倭寇。

戚继光闻言一怔,当即从谏如流,不再固执己见。

戚继光在说到枪法与杨家枪的关系时曾经说“夫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杨家枪”。

他们头上戴着羊皮帽,身披雪花,背着背包,抬着帐篷,踏着积雪,来到景忠山下三屯营一带安营扎寨,决心在戚继光建立功勋的地方,创造当代军人的光辉业绩。

糟肉光饼大约流传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由浙率部入闽抗倭之时。

作为一名见惯杀人放火、尸横遍野的军事将领,戚继光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当强的,但他依然被这次斗殴震惊了,因为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街头流氓打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斗殴,是一次改变了抗倭历史的斗殴,是一次光荣、成功、团结的斗殴。

解释


词语解释:

(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将门出身。嘉靖后期,被调至浙东防倭。他招募义乌农民矿工,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好工具.)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九战九捷,全歼倭寇。后又入福建、广东与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消灭盘踞在福建的倭寇主力,解除东南沿海倭患。1567年奉调至蓟州,在镇十六年,修筑长城,加强战备。著有《纪效新书》等。

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1528~1585?)​明代定远人,一说蓬莱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历官浙江参将、福建总兵官等,平海盗,功最著,总理苏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节制严明,边备修饬,后改官广东,罢归,卒谥武毅。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止止堂集》等。

网络解释:

戚继光 (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概述内图片来源

字义分解


读音:qī

戚qī(1)(名)亲戚。(2)(名)姓。戚qī(形)忧愁;悲伤。戚qī(名)古代像斧一样的兵器。

读音:jì

继jì(1)(动)继续;接续。~任|中~线|前赴后~。(2)(动)继而:初感头晕;~又吐泻。

读音:guāng

光guāng(1)(名)通常指照耀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等。可见光是波长7。7×10…5厘米到4×10…5厘米的电磁波。此外还包括看不见的红外光和紫外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每秒约三十万公里。因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所以也叫光波;在一般情况下光沿直线传播;所以也叫光线。参看〔红外线〕、〔紫外线〕。(2)(名)景物:风~|春~明媚。(3)(名)光彩;荣誉:为国增~。(4)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临|~顾。(5)(动)光大:~前裕后。(6)(形)明亮:~明|~泽。(7)(形)光滑;光溜:磨~|这种纸很~。(8)(副)一点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用~|把敌人消灭~。(9)(动)(身体)露着:~膀子|~着头。(10)(副)只;单:任务这么重;~靠你们两个人恐怕不行。(11)(Guā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