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判官


拼音:mán pàn guān

注音:ㄇㄢˊ ㄆㄢˋ ㄍㄨㄢ

结构:蛮(上下结构)判(左右结构)官(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宋代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官吏。

引证解释:

⒈ 宋代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官吏。

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蛮人言语不通,郡中有蛮判官者为之贸易,蛮判官盖郡吏,然蛮人慑服,惟其言是听。”

网络解释:

蛮判官

蛮判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án pàn guān,是指宋 代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官吏。

字义分解


读音:mán

蛮mán(1)(形)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不讲理。(2)(名)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3)(副)〈方〉很;挺:~好。

读音:pàn

判pàn(1)(动)分开;分辨:~断。(2)(动)显然(有区别):~若两人。(3)(动)评定:批~|~卷子。(4)(动)判决:审~|~案。

读音:guān

官guān(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4)(Guān)姓。(5)(名)器官: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