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董狐


拼音:jīn dǒng hú

注音:ㄐ一ㄣ ㄉㄨㄥˇ ㄏㄨˊ

结构:今(上下结构)董(上下结构)狐(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唐吴兢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唐吴兢的别称。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相传他不避权贵,敢于实录史事,被孔子赞为良史。 唐吴兢与刘知几撰《武后实录》,记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事。后张说为相,屡以情请改。卒不易。故时人称赞他为“今董狐”。事见《新唐书·吴兢传》。

引兢辞曰:“徇公之请,何名实录。”

网络解释:

今董狐

唐代史学家吴兢,世称“今董狐”。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励志勤学,贯知经史。武周时,魏元忠、朱敬则荐兢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旋拜右拾遗、内供奉。

字义分解


读音:jīn

今jīn(1)(名)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人|厚~薄古。(2)(名)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天|~晨|~春。

读音:dǒng

董dǒng(1)(动)监督管理。(2)(名)董事。(3)姓。

读音:hú

狐hú(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2)(Hú)姓。